近世代数 习题&思考

群在集合上的作用,轨道-稳定子定理

需要掌握的:

  1. 求群 GG中心自同构群共轭类

求中心

根据中心的定义求解:

Z(G)= {xG:yG,xy=yx}(与所有元素都可交换)= {xG:yG,xyx1=y}    在共轭作用下G的不动点集G0\begin{aligned} Z(G) =&\ \{x\in G: \forall y\in G, xy = yx\}(与所有元素都可交换)\\ = &\ \{x\in G: \forall y\in G, xyx^{-1} = y\}\\ \iff& 在共轭作用下 G 的不动点集 G_0。 \end{aligned}

例1(求Sn的中心)

SnS_n 的中心,其中 n3n\geqslant 3

解: σSn, σ(1)\forall \sigma\in S_n,\ \sigma\neq (1),将 σ\sigma 分解为不相交的轮换之积的形式:

σ=(a1a2al1)(b1b2bl2)(p1p2plk)\sigma = (a_1a_2\cdots a_{l_1})(b_1b_2\cdots b_{l_2})\cdots(p_1p_2\cdots p_{l_k})

其中 l1l2lkl_1 \geqslant l_2\geqslant \cdots\geqslant l_k,且 l1+l2++lk=nl_1+l_2+\cdots +l_k = n,将有序数组 (l1,l2,,lk)(l_1,l_2,\cdots,l_k) 称为 nn分拆,也是 σ\sigma

分两种情况:

  1. 如果 l13l_1\geqslant 3,令 τ=(a1a2)\tau = (a_1a_2),则

τστ1=(a1a3al1a2)(b1b2bl2)(p1p2plk)σ\tau\sigma\tau^{-1} = (a_1a_3\cdots a_{l_1}a_2)(b_1b_2\cdots b_{l_2})\cdots(p_1p_2\cdots p_{l_k})\neq \sigma

  1. 如果 l1=2l_1 = 2,则 σ=(a1a2)\sigma = (a_1a_2),令 τ=(a1b1)\tau = (a_1b_1),则

τστ1=(b1a2)σ\tau\sigma\tau^{-1} = (b_1a_2)\neq \sigma

综上,σ(1)\sigma\equiv (1),所以 Z(Sn)={(1)}Z(S_n) = \{(1)\}

例2(求Dn的中心)

D2m1,D2mD_{2m-1},D_{2m} 的中心,其中 m2m\geqslant 2

解: 由于 Dn={σ,τ:σn=τ2=Id 且 τστ=σ1}(n3)D_n = \{\sigma, \tau: \sigma^n = \tau^2 = \text{Id}\text{ 且 } \tau\sigma\tau = \sigma^{-1}\}\quad (n\geqslant 3),则

τσmτ=σm τσm=σnmτ\begin{aligned} &\tau\sigma^{m}\tau = \sigma^{-m}\\ \Rightarrow\ &\tau\sigma^{m} = \sigma^{n-m}\tau \end{aligned}

这告诉我们 σ,τ\sigma, \tau 之间的交换所需满足的关系。所以,对于任意一个对称变换 τDn\tau\in D_n,有

στσ1=σσn+1τ=σ2ττ\sigma\tau\sigma^{-1} = \sigma\sigma^{n+1}\tau = \sigma^{2}\tau\neq \tau

则对称变化 τZ(Sn)\tau\notin Z(S_n)σmDn\sigma^m\in D_nm[1,n]m\in[1,n],只需要讨论共轭对象为 τ\tau 的情况

τσmτ1=σm=σm\tau\sigma^m\tau^{-1} = \sigma^{-m} = \sigma^{m}

mm(modn)2m0(modn)-m\equiv m\pmod n\Rightarrow 2m\equiv 0\pmod n,所以 m=n2m = \dfrac{n}{2}(当 nn 为偶数)。

综上,D2m1={Id}, D2m={Id,σm}D_{2m-1} = \{\text{Id}\},\ D_{2m} = \{\text{Id}, \sigma^m\}

求自同构群

即求群 GG 上全体自同构变换,根据书本总结方法如下:

  1. 如果群 GG 太大逐个定义运算不现实,所以先寻找 GG 的生成元,然后只需要定义生成元上的变化即可。

  2. 自同构变换将同阶元映射到同阶元上(置换),所以考虑将生成元中的同阶元分类,然后考虑同阶元之间的置换。

所以自同构变换的本质还是归结到求置换群上,通过下面几个例子,尝试熟悉这个方法。

Cayley 定理(群的本质)

Cayley 定理: 任意一个群同构于某一集合上的变换群。

推论: 任何有限群同构于一个置换群。

思路: 构造 GGG\curvearrowright G 上的左平移,则不难证明其对应的群同态 ψ:GSG\psi:G\rightarrow S_G忠实的,由群同态基本定理 GIm ψG\cong \text{Im }\psi

CayleyCayley 定理说明,任何有限群本质上都是置换群,所以可以将群上的问题转化为置换群,利用置换群的性质求解。

引理(存在指数为2的子群)

证明:如果置换群 GG 含有奇置换,那么 GG 必有指数为 22 的子群。

思路:含有奇置换,则 GG 一定有偶置换,构造如下群同态 σ\sigma

σ: GU2gσ(g)={1g为偶置换1g为奇置换\begin{aligned} \sigma:\ G&\rightarrow U_2\\ g&\mapsto \sigma(g)=\begin{cases} 1&g\text{为偶置换}\\ -1&g\text{为奇置换} \end{cases} \end{aligned}

其中 U2U_2 为由 {1,1}\{-1,1\},运算为复数乘法,构成的 22 次单位根群(Unit root)(可以理解为复平面上,单位球的左右两个点,UnU_n 中的元素就是单位球上的 nn 等分点)。

不难验证 σ\sigma 是满同态,则 [G:Ker σ]=Im σ=2[G:\text{Ker }\sigma] = |\text{Im }\sigma| = 2,故 Ker σ\text{Ker }\sigmaGG 中指数为 22 的子群,不难看出 Ker σ\text{Ker }\sigmaGG 中的全体偶置换。


下面两个例题,体现了对左平移作用的运用和引理的运用。

例1

GG 为一个 2k2k 阶群,kk 为奇数。证明:GG 必有指数为 22 的子群。

思路: 构造 GGG\curvearrowright G 上的左平移,则 Im ψ=G=2k|\text{Im }\psi| = |G| = 2k,则一定存在 ψ(g)\psi(g),阶数为 22,且没有不动点(反证法),即

ψ(g)=(x1x2)(x3x4)(x2k1x2k)\psi(g) = (x_1x_2)(x_3x_4)\cdots(x_{2k-1}x_{2k})

ψ(g)\psi(g) 为奇置换,由引理得证。

例2

证明:如果有限群 GG 有一个循环的 Sylow 2 -子群Sylow\ 2\text{ -子群},那么 GG 有一个指数为 22 的子群。

思路: 设 G=2lm|G| = 2^l\cdot mGG 上循环的 Sylow 2 -子群Sylow\ 2\text{ -子群}PP,令 P=aP = \langle a\rangle,构造 GGG\curvearrowright G 上的左平移,则

ψ(a)=(e,a,a2a2l1)(b1,b1ab1a2l1)(bm,bmabma2l1)\begin{aligned} \psi(a) = (e,a,a^2\cdots a^{2^l-1})(b_1,b_1a\cdots b_1a^{2^l-1})\cdots(b_m,b_ma\cdots b_ma^{2^l-1}) \end{aligned}

其中 bib_i 分别属于不同的 (G/P)l(G/P)_l 中,所以 ψ(a)\psi(a) 是由 mm2l -轮换2^l\text{ -轮换} 构成,又由于 2l -轮换2^l\text{ -轮换} 可以分解为 2l12^l-1 个对换之积,故 ψ(a)\psi(a)m(2l1)m\cdot (2^l-1) 个对换之积(m,2l1m,2^l-1 均为奇数),所以 ψ(a)\psi(a) 为奇置换,由引理得证。

Sylow定理

G=plm|G| = p^l\cdot mpp 为素数且 (p,m)=1(p,m) = 1

Sylow 第一定理 1kl\forall\ 1\leqslant k\leqslant l,则 GG 一定存在 pkp^k 阶子群,并称 plp^l 阶子群为 Sylow p -子群Sylow\ p\text{ -子群}

Sylow 第二定理 1kl\forall\ 1\leqslant k\leqslant l,则 GGpkp^k 阶子群一定包含于 GG 的某个 Sylow p -子群 Sylow\ p\text{ -子群 } 中,且 GG 的任意两个 Sylow p -子群 Sylow\ p\text{ -子群 } 共轭。

Sylow 第三定理:设 GGSylow p -子群Sylow\ p\text{ -子群} 一共有 rr 个,则 rr 满足:

r1(modp) 且 rmr\equiv 1\pmod p\text{ 且 } r|m

证明不存在多少阶的单群

题目一般要求证明不存在阶为 nn 的单群,即去证明群 GG 一定有非平凡正规子群,根据书本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:

  1. Sylow p -子群 PSylow\ p\text{ -子群 } P 唯一,则 PGP\triangleleft G

  2. Sylow p -子群 PiSylow\ p\text{ -子群 }P_i 一共有 rr 个,构造 GG 到全体 Sylow p -子群 PiSylow\ p\text{ -子群 }P_i 的共轭作用(记 Ω={Pi:i=1,,r}\Omega =\{P_i:i=1,\cdots,r\}),设其对应的群同态为 ψ:GSΩ\psi:G\rightarrow S_{\Omega},利用群同态基本定理得 GKer ψ=Im ψSr=r!\dfrac{|G|}{|\text{Ker }\psi|} = |\text{Im }\psi|\biggl ||S_r| = r!,如果 G>r!|G| > r!,则 Ker ψ2|\text{Ker }\psi|\geqslant 2,所以 Ker ψ\text{Ker }\psi 非平凡(易证 Ker ψG\text{Ker }\psi\neq G),且 Ker ψG\text{Ker }\psi\triangleleft G核心条件G>r!|G| > r!

  3. G=pq|G| = pqpp 为素数,且 (p,q)=1(p,q) = 1,则取 Sylow p -子群 PSylow\ p\text{ -子群 }P,则 PP 一定为循环群,设其有 rr 个,则 GG 中当且仅有 r(p1)r(p-1)pp 阶元,接下来将 GG 中这些元素排除掉,在继续讨论剩余的元素。(排除法)

其中排除法Sylowp -子群Sylow p\text{ -子群} 的阶为 pp 的时候,有很好的作用,如:

例一

p,qp, q 是不同的素数,证明:p2qp^2q 阶群必有一个正规的 SylowSylow 子群。

思路: 分为 p>qp> qp<qp < q,第一种显然有,第二种,讨论 Sylowq -子群Sylow q\text{ -子群} 的个数,只能为 1,p21, p^2,当为 p2p^2 时,使用排除法即可证明 Sylowp -子群Sylow p\text{ -子群} 个数唯一。

例二

  1. 不存在 148148 阶单群。(法1)
  2. 不存在 3636 阶单群。(法2)
  3. 不存在 5656 阶单群。(法3)
  4. 不存在 3030 阶单群。(法3)

确定群的类型

难度过高,记住几个基础的。

  1. p2p^2 阶:Zp2, ZpZp\mathbb Z_{p^2},\ \mathbb Z_{p}\oplus\mathbb Z_{p}

  2. pqpq 阶(p,qp,q 均为素数,且 p<qp< q):Zpq, PH\mathbb Z_{pq},\ P\rtimes H,其中 PPqq 阶正规子群,HHpp 阶群。

  3. 2p2p 阶:Z2p, Dp\mathbb Z_{2p},\ D_{p}

  4. pp 阶:Zp\mathbb Z_{p}

  5. 88 阶:Z8, Z4Z2, Z2Z2Z2, D4, Q\mathbb Z_{8},\ \mathbb Z_{4}\oplus\mathbb Z_{2},\ \mathbb Z_{2}\oplus\mathbb Z_{2}\oplus\mathbb Z_{2},\ D_4,\ Q,其中 Q={±1,±i,±j,±k}Q=\{\pm 1,\pm i,\pm j,\pm k\} 为四元数群。

素理想和极大理想

素理想 PPabPaP 或 bPab\in P\Rightarrow a\in P\text{ 或 }b\in P

极大理想 MMRR 中包含 MM 的理想只有 RRMM 自身。

环为主理想整环

RR 为主理想整环,PPRR 中的理想,证明:PP 为非零素理想     \iff PP 为极大理想。
主理想环:RR 中的每一个理想都是某一个元素所生成的主理想。

证明: “\Leftarrow”: 显然。

\Rightarrow”: 令 PPRR 中的非零素理想,则  aR, a0\exists\ a\in R,\ a\neq 0,使得 P=(a)P = (a),设存在 RR 的一个理想 II,使得 PIP\subset I,则  bR\exists\ b\in R,使得 I=(b)I = (b)。下证 I=RI = R 或者 I=PI = P

由于 (a)(b)(a)\subset (b),则  rR\exists\ r\in R,使得 a=rbr(a)或者b(a)a = rb\Rightarrow r\in (a)或者 b\in(a)

  1. b(a)b\in(a),则 (b)(a)(b)\subset (a),故 (a)=(b)I=P(a) = (b)\Rightarrow I = P。(aabb 相伴)
  2. r(a)r\in (a),则  tR\exists\ t\in R,使得 r=tar = ta,则 a=tab(tb1)a=0a = tab\Rightarrow (tb-1)a = 0,由于 RR 为整环,
    所以 tb1=0a=0tb-1=0或a=0,则 tb=1(b)tb = 1\in (b),则 (b)=R(b) = R,则 I=RI = R。(bb 为可逆元)

综上,PPRR 中的极大理想。

这个就是主理想整环的一个性质

欧几里得环,主理想整环,唯一分解整环

它们英文缩写分别为欧几里得环(ED, Euclidean domain),主理想整环(PID, principal ideal domain),唯一分解环(UFD, unique factorization domain)

主理想整环

极大理想     \iff 素理想     \iff 素元     \iff 不可约元


近世代数 习题&思考
https://wty-yy.github.io/posts/25019/
作者
wty
发布于
2021年11月15日
许可协议